三、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本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:
(1)双元共建师资队伍,增强人才培养实践性
理实结合,打造双师型教师。每年选派校内师资200多人次参加校外挂职和行业培训;鼓励教师为社会提供咨询、开展讲座,增强教师驾驭校内校外“两个讲台”能力。
内外互动,实施双导师制。聘请300多位校外导师、产业教授,组建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近百个“1名校内骨干教师+1名校外导师+N名青年教师”教学团队,跨界开展课程教学,全程协同指导专业实践。
(2)双元共创课程体系,促进人才培养高阶性
学用贯通,构建理论课程体系。共建融入学科前沿、产业变革、管理创新、职业资格要求的理论课程286门,按能力输出导向实现课程模块化,全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。
产教融合,优化实践课程体系。依托5类国家级平台、2大省级优势学科群、26个协同创新中心和57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,形成财经类专硕“理论引导+实践锤炼+项目提升”的专业实践指南和考核方案。
德能并举,丰富课程思政要素。通过“起”业家博物馆、清廉教育基地等情景化教学设施,营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环境,开发系列党史财经故事,促进知识、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。
(3)双元共商教学方法,提升人才培养职业性
借助政府“搭台”,以专题促教学。联合政产学研,每年开展行业标准研讨60余次、财经实务分析300多次、文化传承活动100多场,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与产业变革的辨识力。
立足企业“出题”,以案例促教学。成立案例建设小组,共同开发案例300余篇,建成案例共享库12个,平均每年组织学生约500人次参加各类案例大赛,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力。
做好学校“答题”,以项目促教学。围绕社会重大需求,共同开展决策咨询1000余次,参与学生约2800人次,形成约800项共享成果,激发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力。
(4)双元共促培养质量,保障人才培养有效性
优化双元制度体系。实施招生计划动态调整和精准就业指导,在联合招生、实践教学、学位论文、就业评价等环节出台53部保障制度,形成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导向的全程双元联动机制。
强化内元考核激励。加大教师在案例开发、教学研究、智库咨询与管理诊断等方面的考核和奖励力度;在职称评审与硕导评聘中突出实践经历和项目主持要求,增加实践教学高水平成果作为破格条件。
完善外元选聘机制。加强师资双向培养,在外元主体中选拔有教育情怀的行业产业专家充实教学队伍,鼓励联合申报人才工程和科研项目,在共建共管中共赢。